焦點新聞 News Focus
聯系我們 Contact Us
上海昕捷建材有限公司
聯系人:李經理
手機:18217509869
郵箱:shxjpc@126.com
網址:www.clean-energy-now.com
您的位置:首頁>焦點新聞焦點新聞
屬于80年代的文學拓荒者
9月27日中午,中國著名作家張賢亮因病醫治無效去世,享年78歲。當這一消息在網上傳播,引起了許多人對這位作家以及上世紀80年代的文學追憶。
和王蒙等作家一樣,張賢亮的文學生涯始于上世紀50年代,又因反右等原因沉默長達20余年,直至文革結束,才有機會重新走上文壇。他們既是1949年后的文學新生代,卻也是迅速淪落的“傷痕一代”,而在經歷血與火的錘煉后,他們的新作品贏得了更有力的生命。在上世紀80年代,張賢亮的《綠化樹》《男人的一半是女人》《靈與肉》等文學作品傳閱一時,影響了無數人。
至今仍記得,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,大學舍友曾把張賢亮的小說當作性啟蒙讀物。這種做法,估計對張賢亮本人來講都不會顯得突兀。他曾經說:“我是中國第一個寫性的,第一個寫饑餓的,第一個寫城市改革的,第一個寫中學生早戀的,第一個寫勞改隊的……”性即政治,性即革命。在那個年代,文學中的性表達對人們的思想產生了巨大沖擊,既勾起了人們對思想解放的追求,也為社會走向開放提供了精神啟示。就這點而言,張賢亮有理由在當代文學史中占一席之地。
張賢亮等上世紀80年代作家如同拓荒者,一邊捂住尚未完全愈合的傷痕,一邊在新時期文學荒地上播撒種子。遺憾的是,張賢亮并沒有在文學的道路上走得更遠。由性而人性,由人性而探索更為深刻的人的命運問題,這是許多文學作品獲得不朽的重要原因。雖然“傷痕文學”在那個時代起到了反思與刺激的作用,但在這之后,包括張賢亮等一些傷痕文學作家卻沒能繼續以文學的探索,回應時代的思想渴求。張賢亮的文學生命,猶如突然中止擺動的壁鐘,就此陷入尷尬與沉默之中。此后的各種文學榮譽與職務,都不過是對他此前文學創作的追認與加封。
但在文學以外,張賢亮提供了文人從商的一個榜樣。他以另一種方式,投入了時代的洪流。在上世紀90年代初,張賢亮基本上是棄文從商,創辦了銀川鎮北堡西部影城。這是國內較早的文化產業基地,在苦心經營下,該影城成為影視拍攝與旅游度假綜合性景區,《大話西游》《新龍門客?!返茸髌繁闶窃谀抢锱臄z。張賢亮也是上世紀90年代少數能在文海與商海中左右逢源的作家。他對市場經濟的一些看法和做法,在當時來講即便不是超前的,也具有一定開拓性,這使得張賢亮獲得了文學家以外的一張新名片。
張賢亮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作家。對他個人的評價,往往呈現兩極分化。把他放在時代的背景下,或許更能客觀地評判他的文學成就及其不足??偟膩碇v,傷痕作家的作品多數只滿足于受難者的申訴,有點類似于“文學上訪”,而不能在個人苦難敘事中提煉與表達出更為豐富的人性張力。這是張賢亮的局限性,也是不少中國作家的文化宿命。
當然,這并不妨礙人們對張賢亮等新時期文學的回歸者與拓荒者表達敬意。從文學角度講,張賢亮屬于上世紀80時代,那個充滿各種可能、生機勃勃而又戛然而止的時代。